夏至的说法是什么

时间:2024-04-23 02:19:30
夏至的说法是什么

夏至的说法是什么,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,拥有二十四个节气,其中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,而这一天的到来预示着夏天的来临,具体来看看夏至的说法是什么。

  夏至的说法是什么1

二十四节气夏至的来历
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,公元前七世纪,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

太阳到达黄经90度就是夏至,于公历6月21-22日交节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,且越往北昼越长。

夏至属于四时八节之一,是非常重要的节气,民间自古以来有在夏至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的习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

夏至这一天还有吃面的习俗,民间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,因为夏至代表着炎热夏天即将到来,人们的饮食以热量低、便于制作的食物为主,面条就常常是家庭首选,所以夏至面也叫“入伏面”。

  

夏至节气的风俗文化

“夏至尝黍,端午食粽”是夏至节的古时食俗。古人要用黍和鸡祭祀祖先,仿照西周人用牛角或羊角祭祖庆丰收时的传统形式,将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,先祭祖然后蒸熟品尝。黍曾是北方先民们的主食,并可酿成美酒,《诗经》中就有不少 “年丰多黍”的诗句,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。

在我国北方地区还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'习俗。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麦子,在新麦收获之时,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年丰的最好方式。

有些地方还有女子头上戴枣花的习俗。每当夏至时节,枣花盛开,小星星似的米黄色枣花幽幽飘香。妇女们便一起去采集枣花,然后戴在头上。

夏至节气,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(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)之一,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——“夏至节”。夏至时值麦收,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被纳入了古人的祭神礼典。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,又祈求获得“秋报”。

  夏至的说法是什么2

关于夏至的讲究

祭神祭天

在古代,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。从周代开始,每逢夏至日,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除了祭祀外,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,祈祝国泰民安。到了宋代,从夏至这天开始,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。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,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。

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,民间也不例外。每逢夏至日,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,名曰“祭天”,以祈求风调雨顺。这祭天也南北有别,北方人多求雨,以防干旱;南方人多求晴,防止涝灾。时至今日,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。

夏至有什么讲究:忌讳剃头理发

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。据《清嘉录》记载,“夏至日为交时,日头时、二时、末时,谓之‘三时’,居人慎起居、禁诅咒、戒剃头,多所忌讳……”也就是是说,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,要按时起居,不准口出诳语骂人,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。据说,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。

  

夏至有什么讲究:夏至最忌有雷雨

在民间,尤其对于农民来说,是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。民谚称:“夏至有雷,六月旱;夏至逢雨,三伏热。”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,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,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'收成的。所以,在旧时,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、别下雨。

夏至有什么讲究:夏至面条不可缺

中国有句俗语叫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讲的是人们在过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两种食物:饺子和面条。面条是北方人的至爱。夏至这天,山东各地普遍要吃面,而面条都要过凉水,俗称“凉水面”,用来消夏避伏。只是与现代不同的事,在古代人们都是用自家新收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制成。而在北京地区,则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

夏至有什么讲究:麦粥馄饨齐上阵

北方人夏至日吃面食,而无锡人则在夏至这天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其混沌和合之意。有民谚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。”而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、健脾养胃、老少咸宜的美味,能有效缓解人们“苦夏”时的食欲不振,同时还可祛湿利尿,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。

  夏至的说法是什么3

夏至的风俗活动

祭神祀祖: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《周礼·春官》载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周代夏至祭神,意为清除荒年、饥饿和死亡。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,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,又祈求获得“秋报”。

夏至前后,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“过夏麦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动的遗存。

消夏避伏:夏至日,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“扇”,借以生风;“粉脂”,以之涂抹,散体热所生浊气,防生痱子。在朝廷,“夏至”之后,皇家则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'冰“消夏避伏”,而且从周代始,历朝沿用,竟而成为制度。

  

“夏至”食品:

“麦粽”与“夏至饼”:江南食俗,一般有麦粽、角黍、李子、馄饨、汤面等。《吴江县志》:“夏至日,作麦粽,祭先毕,则以相饷。”不仅食“麦粽”,而且将“麦粽”作为礼物,互相馈赠。夏至日,农家还擀面为薄饼,烤熟,夹以青菜、豆荚、豆腐、及腊肉等,祭祖后食用,俗谓“夏至饼”,或分赠亲友。

冬至馄饨夏至面: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,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,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

南方的面条品种多,如阳春面、干汤面、肉丝面、三鲜面、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,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。“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,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

《夏至的说法是什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